台灣社會企業 登上世界舞台
(中央社記者鄭傑憶米蘭29日專電)台灣去年首次參與「社會企業世界論壇」,今年則大陣仗有80人來到米蘭與會。帶隊的政務委員馮燕表示,這讓世界看見台灣蓬勃發展的社會企業,同時也是交流經驗的良機。
第8屆「社會企業世界論壇」(SEWF)7月1日到3日將在米蘭舉辦。台灣與會代表由馮燕領隊,衛生福利部、經濟部、勞動部、教育部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等部會派員隨行。此外還有多位社會企業人士參與,除了觀摩其他國家,也將發表演講,分享台灣經驗。
由於台灣積極參與,會議的即時口譯,也加入中文服務。
馮燕向中央社記者表示,一切緣起於去年在首爾舉辦的「社會企業世界論壇」,她結識了來自蘇格蘭、創辦社企世界論壇的希金斯(Gerry Higgins),兩人相談甚歡。
希金斯今年年初訪台,留下深刻印象,立即邀請馮燕等人參與今年在米蘭舉辦的論壇。
馮燕表示,此行首要目標是,讓同行的台灣社會企業家得到更多更新的資料和創意,彼此交流,認識更多朋友。其次,也希望多觀摩其他國家的經驗,理解政府可以扮演的角色。最後,則是希望各國能看到台灣在社會企業的努力和發展。
她說,2014是台灣社會企業元年,目前的發展模式是先行政,後立法,以政策工具鼓勵發展,透過協助籌措資金、建平台、育成中心和修調法規推動。必須由13個部會合作,但在先行階段,則由勞動部、衛福部、經濟部、教育部和農委會率先投入。
社會企業是以商業的手法解決社會問題,但可能會面臨法規的限制,例如公司法開宗明義寫著「公司以營利為目的」,與社會企業矛盾。
馮燕解釋,台灣社會企業的界定有3個條件,首先是要解決社會問題、每年發表公益報告,而盈餘至少有30%是用在要解決的社會問題上。政府則不界定何謂社會問題,認證機制也會由民間推動。
根據統計,在永續經營的規範下,台灣企業每年有新台幣100億元應投入企業社會責任,但目前實際使用方式不明確,未來可以引導也加入投資社會企業。
馮燕說,台灣充滿創意和活力,但歐洲畢竟是社會企業的先行者,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這次的論壇應可提供許多寶貴經驗。104063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