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基改成邪惡博士 畫好紅線防患未然
基改專題(中央社記者林孟汝台北28日電)美國電影王牌大賤諜中的「邪惡博士」,濫用基因技術成功培育出兒子和複製人,大搞破壞,是每個科學家及執法者的惡夢,要防止惡夢成真,明確劃好「紅線」,才能防患於未然。
科技部規劃的「基因改造科技管理條例草案」已在5月送進行政院核定,立法院預定在下個會期進行審議,科技部次長錢宗良說,訂定法律是「開大門、走大路」,讓公務員及業者有法可循,不致產生「邪惡博士」。
基改技術是指科學家利用生物基因工程科技、改變原物種的基因序列,將遺傳物質轉殖入活細胞或生物體,這些技術普遍被運用來增加農作物的抗害蟲和耐除草劑的基因。
錢宗良指出,其實廣義的基改,還包括新興疾病的快速篩檢、疫苗研發應用的醫美及醫療市場。
他說,基改利弊見仁見智,但立法就像設置「紅綠燈」,既可以鼓勵業者積極研發,搶攻螢光魚、基改大豆與疫苗香蕉等千億元的外銷市場外,也可有效管理,讓執法者及有意將研發商品化的業者都有法可循。
台灣大學農藝學系教授郭華仁認為,全球基改黃豆種子市場中,孟山都就佔了9成,其餘全由杜邦、陶氏、先正達3家瓜分,台灣根本搶不過這些猛獸。
再說,國內根本沒人研發基改大豆,而且目前除了美國,歐盟、加拿大、日本都禁止輸入基改魚,行政院何苦要去挽「天邊的彩虹」?
郭華仁也擔心,修法明為開放輸出,實為開放輸入。目前台灣進口基改黃豆與食品,在管制進口及推動標示下,控制台灣基改食品的市場,但是台灣農作重度依賴國外進口,某些基改大國不僅只想輸出基改作物,還想透過修法來台設廠,更引發環境污染的疑慮。
「基因改造科技管理條例草案」明定,為協調政策,未來應設有11人至15人的跨部會「基因改造實驗管理委員會」,並確保基因改造實驗安全及有效管理,且未來執行基因改造實驗的執行單位,也設有生物安全委員會或小組,以防止實驗人員、環境受到污染及環境污染擴散。
中央研究院歐美所副研究員洪德欽則表示,基改技術可以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如醫療、新興疾病的快速篩檢等應用,甚至可以造福人類,基改技術也是缺乏自然資源的台灣重要經濟及產業發展策略之一。
他強調,台灣雖然因土地面積少,很難搶食黃豆等基改市場大餅,但台灣蘭花享譽世界,帶來的經濟效益驚人,複製成功經驗,並提早布局智慧財產權,才能解決台灣目前的經濟困境。104062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