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看劇要配音不愛字幕 六人行辛普森家族說法語背後有原因
(中央社記者曾婷瑄巴黎15日專電)打開電視,六人行影集全講法語;院線片也總有原音版和法語版供選擇。整體而言,法國人看影視作品時不愛聽原音加字幕,法語配音版更獲青睞。除英語能力外,近百年的習慣也是原因。
台灣在內的世界很多國家,無論是在電影院或電視上,電影和影集播出時都是原音搭配字幕。但在法國,卻有將外語片製作成法語配音版的文化習慣。尤其在電視上,不管是辛普森家族或李奧納多主演的華爾街之狼,全部都是法語配音。
法國大型電影院或連鎖影城中播映的院線片,也會同時播放原音字幕版(VOST)與法語配音版(VF),供觀眾選擇。
根據法國國家電影與動畫中心(CNC)的數字,2021年在法國電影院上映外語影片,只有29%的入場觀眾選擇原音版。且至少過去10年來趨勢皆大致相同。
巴黎人報(Le Parisien)14日報導,國際教育機構英孚教育(Education First)2023年英文能力排行,法國在34個歐洲國家中排名30,平均英文水準幾乎吊車尾,因此法國影院仍以法語配音版為主流似乎也不令人意外。
但語言不是唯一原因,現象形成的背景要從一世紀前說起。1929年,有聲電影問世。3年後,國族主義席捲歐洲,法國政府規定,在境內播放的外國電影皆須為法語配音。
電影史教授巴尼耶(Martin Barnier)向「巴黎人報」指出,1930年代末,觀眾已經習慣由法國演員配音的外國電影,只有幾間電影院有播放原音版電影的許可。1960年代電視普及,更加速法語配音的傳播。「聽美國影星約翰韋恩在西部片中講法語也習以為常」,巴尼耶說。
加上「法國文化例外」的原則,即保護法國文化藝術不被其他文化侵襲的政策,配音產業在過去數十年間蓬勃發展。法國詮釋藝術家工會(SFA)成員沙林傑(Joachim Salinger)表示,法國擁有全球最好的配音品質,產業鏈完善,享譽國際。
沙林傑表示,配音是使影視作品「普及化」的大功臣,不覺得配音會「改變作品」,同時表示原音和配音並不站在對立面。
他認為,「小朋友需要配音,有些觀眾閱讀的能力也無法讓他們快速閱讀字幕。若沒有配音版,觀眾可能會減少40%到80%」。
過去10年,影音串流平台興起,觀眾可自行選擇音訊語言,進一步推動配音產業。去年Netflix也向法國廣播電台(Radio France)證實,「多數法國觀眾都選擇節目的配音版本」。
人工智慧(AI)未來將成為配音業的一大挑戰。工會因此於1月發起「別碰我的法語版」線上連署,要求文化部明令須由真人配音,已有逾2萬5000人參與。
然而,原音版和配音版的受歡迎程度也出現城鄉差距。巴黎人報指出,巴黎市影院會以原音版為主;郊區影院則多以配音版為主。
法國藝術和獨立電影協會(Afcae)負責人歐巴戴亞(David Obadia)指出,儘管巴黎以外影院的原音場次逐漸增加,但巴黎和郊區確實存在差異,而真正原因難以斷定。
他分析,巴黎觀眾更習慣原音版,郊區則上映更多配音版。郊區大部分觀眾可能沒有聽外語同時看字幕的習慣,所以會選擇配音版。換言之歐巴戴亞認為,這是習慣問題。
歐巴戴亞說,這個過去壁壘分明的界線如今已鬆動,尤其年輕人更習慣聆聽外語。歐巴戴亞也在自己作為策展人的幾間劇院推動原音版,「要加強影視教育,讓大眾從小就習慣原音,給予他們方法和教育,觀眾自然會形成」。(編輯:郭中翰)113021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