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葛綠珂病逝 享壽80歲

2023/10/14 18:16(10/16 19:0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葛綠珂逝世,享壽80歲。(圖取自諾貝爾網頁nobelprize.org)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葛綠珂逝世,享壽80歲。(圖取自諾貝爾網頁nobelprize.org)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華盛頓13日綜合外電報導)一名耶魯大學發言人今天向法新社證實,美國詩人葛綠珂逝世,享壽80歲。葛綠珂曾獲諾貝爾文學獎,她從神話和經典素材汲取靈感,以童年和家庭生活作為創作主題而聞名。

來自紐約的葛綠珂(Louise Gluck)最近一份工作是在耶魯大學擔任詩學教授。「紐約時報」引述葛綠珂友人及耶魯前同事狄明(Richard Deming)報導,她今天在麻薩諸塞州的家中因癌症病逝。

法新社報導,葛綠珂於2020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是這個獎項歷來第16位女性得主。愛爾蘭詩人葉慈(William Butler Yeats)、英國詩人T.S.艾略特(T.S. Eliot)等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都被葛綠珂視為偶像。

如同其他許多詩人,葛綠珂詩作的樸實是一種力量來源,她在散文集「事實與理論」(Proofs and Theories)寫道,「那些未說出口的,對我而言,具有強大力量」。

與葛綠珂共事多年的編輯加拉西(Jonathan Galassi )透過聲明中表示,「她的作品是不朽的…表達了我們在一個經常不可信靠的世界中,對知識和關係不信任又無法抑制的需求」。

葛綠珂作品靈感汲取大自然的樸實美麗及兒童時期對世界的觀感等主題,並結合大膽的神話故事情節。

瑞典學院2020年宣布葛綠珂為諾貝爾文學獎時表示,她「以鏗鏘有力的詩意聲音、樸實美感,讓個體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在此之前,葛綠珂以詩集「野鳶尾」(The Wild Iris)於1993年獲普立茲詩歌獎,並於2014年以詩集「貞潔之夜」(Faithful and Virtuous Night)奪得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2015年,葛綠珂獲時任總統歐巴馬頒發國家人文獎章(National Humanities Medal)。

葛綠珂寫作題材也觸及重大改變和重生,在詩作「雪花蓮」(Snowdrops)中,她描述冬天過後生命奇蹟般回歸,她的作品通常「詼諧風趣且幽默」。

葛綠珂在紐約長島長大,受到父親鼓勵,從小就開始閱讀並寫詩。

不過,受厭食之苦及聽聞自己的姊妹很小就過世,葛綠珂的童年並不輕鬆。2006年一次訪問中,她描述了自己孤單的童年,「作為一個社會人,我與世界的互動是反常的、被迫的,是一種表演,閱讀是我最快樂的時候」。

在退學及經歷一段失敗的婚姻後,葛綠珂於1968年出版詩集「第一個孩子」(Firstborn),逐步找到立足點。

她在第二段婚姻中生下一子,生活變得更平穩,也重拾學業,後來更在美國東北部佛蒙特州哥達德學院(Goddard College )取得教職。

葛綠珂在2012年的訪問中形容,寫詩經常是「一種折磨、受苦,很痛苦」,但等完成作品後,又會經歷「一股平靜」。(譯者:侯姿瑩/核稿:劉淑琴)1121014

圖為2015年美國時任總統歐巴馬(右)頒發美國國家人文獎章給葛綠珂(左)。(美聯社)
圖為2015年美國時任總統歐巴馬(右)頒發美國國家人文獎章給葛綠珂(左)。(美聯社)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人間國寶林竹岸辭世 文化部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
172.30.1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