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電影為什麼這麼紅 作家陳煒智抽絲剝繭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20日電)上個世紀60年代,李翰祥執導、凌波主演的「梁山伯與祝英台」造成轟動,電影史研究者陳煒智表示,它幾乎扭轉全球華語電影的發展命運。
陳煒智近期出版「我們的電影神話:梁山伯與祝英台」一書,由蔚藍文化出版,陳煒智在書中提到,即使他是在「梁山伯與祝英台」1963年首映後近20年的1982年才第一次走進戲院親炙「梁祝」風采,依然感到震憾。
陳煒智形容他還沒走進戲院前,遠遠就聽到樂聲大作,小小年紀的他催著家人快一點,否則來不及,進了戲院摸黑入場,一邊尋找座位,「片頭字幕的水墨人像便同時一幅幅飛入眼簾,伴著化蝶舞曲的曼妙樂聲,竹笛、拱橋、喧天鑼鼓、陽關大道,鏡頭流轉間,早已將我一口氣吸入那個令人驚粲的古典世界」。
書中寫道,「梁祝」自1963年4月24日星期三在台北首輪上映,未及週末口碑已經開始發酵,原定2週的檔期,估計可能演過10天就準備下檔,不料才過1週,票房收入已破新台幣120萬元,而且愈演愈盛,欲罷不能。
凌波的花車遊行則是整個「梁祝」現象中的最高潮。「梁兄哥」凌波由台北市北郊乘車自社子換登花車,3輛警車前導開道,後面有2輛警車護備。
一入市區,市民便呈現瘋狂狀態,尖叫聲、歡呼聲、炮竹聲,不絕於耳;車隊自重慶北路南下,轉民權西路往西,再轉延平北路,行經大稻埕商圈,過北門,入博愛路,再由愛國西路轉羅斯福路,到台大再駛向新生南路,結束謝票行程。估計當天約有18萬人上街爭看凌波,電視台更詳實記錄了這次的花車遊行。
本書編輯林韋聿表示,60年後的今天,一般民眾也許很難了解「梁祝」的轟動及魅力,但從數字看,1963年12月底台北市各報影劇記者聯合票選年度10大新聞,「梁祝」相關新聞就占了6大,可見討論度及影響力。
林韋聿表示,書中對導演李安的著墨特別值得一看,李安認為「梁祝」特別值得一談是因為「它總能喚起我純真的赤子之心」,李安同時以juice形容電影的悸動,每次重看「梁祝」,眼淚一來,就更希望自己在工作崗位上,也能成功地挖掘出自己作品裡的juice。
陳煒智曾任國家電影中心研究出版組並策劃系列專題影展,2018年以「台灣電影筆記」獲頒廣播金鐘獎最佳藝術文化節目主持人獎,本人亦曾擔任編劇、作詞、導演,著有「我愛黃梅調」等書。(編輯:陳政偉)112072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