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疫情影響藝文產業 朱宗慶坦言痛苦但正面迎戰

2021/7/7 14:44(7/7 15:2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7日電)疫情影響藝文產業,身兼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與樂團創辦人的朱宗慶用「痛」來形容疫情對營運的影響,「不只是痛,而是很痛很痛很痛,但我態度就是勇於承擔,這是上天給的試煉,我謙卑接受。」

朱宗慶在台北廣播電台「公民總主筆于國華時間」節目接受北藝大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長于國華訪問時表示,這次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影響甚鉅,但他的另一個董事長角色必須撐住表演藝術產業信心,確實也讓他內心交戰,無法軟弱。

主持人于國華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這是今年台北廣播電台60週年慶所做的「跨世代對談」節目,邀請朱宗慶及影像藝術家周東彥一起對談。

朱宗慶在節目中表示,他已經跟同事宣布,到今年9月底之前會維持原有規模,不裁員不減薪。朱宗慶說,他知道不要悲情,基金會也會努力撐過去,「今年對團隊的影響嚴重程度超過往年,但我們都會朝正向思考。」

朱宗慶說,如果要選擇安逸,當年他進入北藝大音樂系專任就可以一路安逸,「但我選擇成立了打擊樂團,不斷求新求變,就是希望可以持續帶給大家打擊樂的感動。」

于國華說,一個是成軍35年的打擊樂團創辦人,一個是成軍10年的狠主流多媒體影像製作,「尤其是周東彥同時創業和創作,他也正在由30歲邁向40歲的年紀,周東彥的問題,朱宗慶會如何回應,也是許多人共同想知道的問題。」

于國華多年觀察認為,朱宗慶打擊樂團之所以成功,除了正向思考之外,還有很大的原因是設定目標,「因為有目標,中間的過程就是一直解決問題,不會三心二意。」

于國華說,朱團30週年跟35週年都有「500天改造計畫」,透過一個目標讓組織提升進化,也是朱團之所以一直進步的主因。

周東彥則提出對團隊人員來去感到挫折,朱宗慶也以過來人方式分享,他說打擊樂團團員也都來來去去,他也曾覺得委屈難過,「但這些都會過去,要一直回到初衷,就會知道自己的價值在哪裡,就會繼續堅持下去。」

該節目除了朱宗慶與周東彥跨世代對談之外,7月13日將推出「從舞者到舞團」,由國家文藝獎得主平珩與台中國家歌劇院藝術教育部門工作的陳柏潔對談;20 日將推出「大團長與小女兒」,明華園團長陳勝福與女兒風神寶寶兒童劇團創辦人陳昭賢對談。

27日則推出「青年有大夢」,創意心理學大師吳靜吉將與大學生李威諺對談。李威諺是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的兒子,目前就讀政大民族學系,他將代表新世代向吳靜吉提問人生之路。(編輯:張雅淨)110070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