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金融時報:中國產能過剩降價 向世界輸出通縮

2024/2/14 17:18(3/28 07:1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國比亞迪汽車。(中新社)
中國比亞迪汽車。(中新社)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14日電)中國經濟低迷,國內需求疲弱。英國金融時報指出,中國因產能過剩令出口商品價格下降,近來中國出口價格的下降速度是自2008年以來最快,顯示中國正開始向世界輸出通縮。

英國金融時報9日報導指出,自從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中國的低成本產品成為全球貿易特點。近年來,中國房地產市場疲弱、國內需求減弱,再加上人民幣疲軟,中國出口在今年會成為一股特別強大的力量。

報導指出,中國在產能過剩下,出口商品價格下降,近來出口商品價格下降的速度更是自2008年以來最快,顯示中國這個全球最大出口國開始將通縮輸出世界。

報導引述坦伯頓新興市場投資基金(Templeton Emerging Markets Investment Trust)投資組合經理塞加爾(Chetan Sehgal)的意見表示,「中國將向世界各國輸出通貨緊縮,你會發現各國都在應對中國產能過剩」。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的通縮可能會對新興市場產生很大影響,尤其是與中國有重要貿易關係的市場。

報導又指出,除了輸出通縮的問題,中國出口商品降價也會加劇西方製造業對不公平競爭的不滿。例如中國最大汽車製造商比亞迪最近宣布,在德國出售的電動車減價5%至15%;德國賓士(Mercedes-Benz)去年表示,其利潤因電動車市場「殘酷」價格戰受到打擊。

德國央行聯邦銀行(Bundesbank)在上個月的報告中表示,幾乎所有去年接受德國央行調查的其他德國製造業公司,全部都直接或間接地依賴中國供應鏈。

FIM Partners宏觀策略主管羅伯森(Charles Robertson)表示,中國花了20年時間來破壞新興市場競爭者的製造業,或至少將它們擠出世界市場,目前中國對先進經濟體的製造業作出同樣威脅。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高級研究員塞瑟(Brad Setser)表示,美國及歐盟對於應付中國輸出通縮面臨困難的選擇,要不對中國「去風險化」,減少對中國的依賴;要不成為推動中國廉價產品供應的經濟力量。

塞瑟表示,不過對於很多國家來說,做出選擇很容易,如果中國能以低價提供高品質或品質可接受的產品,他們仍然會購買。(編輯:陳鎧妤/李雅雯)113021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陸股為何全球獨跌?有利企業融資不利投資人獲利
172.30.1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