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經濟陷入停滯 需大規模刺激措施才能推動復甦
(中央社台北17日電)中國今年第2季GDP年增率僅6.3%,季增率更僅0.8%,均低於外界預期。美媒引述專家看法指出,中國的經濟復甦正從「糟糕局面」走向「更糟糕的局面」。若官方未推出包括貨幣政策在內的激勵政策,對中國經濟復甦便不抱太大希望。
綜合華爾街日報及紐約時報報導,康乃爾大學貿易政策與經濟學教授、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國區負責人普拉薩德(Eswar Prasad)對上述中國第2季經濟表現直指,中國經濟「顯然正在陷入停滯」。
普拉薩德表示,這些數據凸顯出中國需要更多的刺激措施推動經濟成長,同時也需要調整政策,以重振中國民企信心,促進生產率更快成長。
華爾街日報先前綜合各界專家看法預測,中國第2季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年增率,在去年同期上海封城基期偏低下應可達6.9%,部分媒體及法人更預測有7%。但上午公布的數字僅有6.3%,明顯低於預期。而季增率更跌到0.8%,更令各界對中國經濟前景感到憂心。
同時,6月份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僅月增0.2%,代表家庭對消費持謹慎態度;而城鎮調查失業率雖保持在5.2%,但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卻從5月份的20.8%上升到21.3%,再創歷史新高;不含農戶的固定資產投資僅月增0.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也只月增0.7%。
恆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丹對此表示,「這不是強勁的復甦,(中國的)經濟相當疲軟」。
經濟學家認為,中國政府需要採取更多措施支撐步履蹣跚的經濟復甦。雖然中國央行已調降基準利率以推動經濟增長,但降低借貸成本對推動經濟復甦可能不會有太大幫助,因為消費者和企業似乎不願新增貸款。
普拉薩德分析,中國政府應採取直接支持家庭的措施,以刺激消費,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和重塑經濟信心。這類措施可包括向低收入家庭發放救濟金、減徵所得稅或增加社保支出,以釋放更多家庭收入用於消費。
前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等人先前也呼籲中國中央,應推出更積極的財政支出計劃,並創造就業機會,刺激消費活動。然而,鉅額的債務累積,尤其是地方政府的現狀,使這一建議難以實現。
現任中國官員並已暗示,不願採取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而是傾向採取「零敲碎打」的方式,以避免積累過多債務。
同時,中國政府正在尋求,將國家的優先事項從「不惜一切代價追求快速成長」,轉為「幫助中國做好準備,因應與他國日益緊張的關係和潛在衝突」。
綜合上述報導,專家們對中國經濟的前景,看法普遍偏向保守。恆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丹表示,(中國官方)要是沒有推出包括貨幣政策在內的激勵政策,「那我對復甦不抱太大希望」。
穆迪分析公司(Moody's Analytics)經濟學家克魯斯(Harry Murphy Cruise)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表示,中國經濟復甦正從「糟糕局面」走向「更糟糕的局面」。對中國來說,2023年越來越像是「乏善可陳的一年」。(編輯:邱國強)112071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