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不安全感作祟 中國威權韌性削弱高壓治理更強

2023/4/30 16:28(4/30 17:1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策畫「威權演化論:中國如何治理?國家與社會如何維持動態關係?」一書。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宗弘表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掌權10年,中國威權韌性削弱,難以吸納社會意見,國家治理路線愈加強硬、高壓,公共領域服務退化。中央社記者李雅雯攝  112年4月30日
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策畫「威權演化論:中國如何治理?國家與社會如何維持動態關係?」一書。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宗弘表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掌權10年,中國威權韌性削弱,難以吸納社會意見,國家治理路線愈加強硬、高壓,公共領域服務退化。中央社記者李雅雯攝 112年4月30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台北30日電)分析指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掌權10年,中國威權韌性削弱,難以吸納社會意見,國家治理路線愈加強硬、高壓,公共領域服務退化,有別於胡溫時期,這和中國集體不安全感有關。

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宗弘接受中央社採訪表示,習近平掌權10年,中國威權體制演化趨於強硬、高壓方向,「10年前、10年後看中國,很像是完全不同的國家」。

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策畫「威權演化論:中國如何治理?國家與社會如何維持動態關係?」一書。書中提出分析架構,探討中國在對內治理過程中,「政府、社會」和「強硬、溫和」動態互動類型4象限。

林宗弘表示,在政府溫和、社會強硬時,政府的治理或政策可以獲得調整,這在中產階級抗爭或業主維權等例子尤其可見,政府願意用懷柔手段回應社會訴求,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也能有所改善;這個互動類型在胡溫治理末期或是習近平第一任期初期較有案例。

林宗弘提到,政府強硬、社會溫和時,意味沒有辦法達成任何政策改善,在習近平的領導下,對內治理愈加強硬、高壓,中國漸漸地朝政府強硬、社會溫和方向走,政府壓制性愈來愈強,縱使有零星抗爭訴求也仍屬柔和,「拿張白紙出來,其實沒有什麼攻擊性」。

他說,過去胡溫時期,很多人看好中國有所謂的「威權韌性」,也就是在威權領導下仍保持韌性吸納社會意見、改善公共服務,使民眾信任黨國,於是掌權者可以一邊改善治理也維持威權統治。中國這10年來不是走向吸納包容演化方向;相反地,則是愈來愈強硬,公共服務也在弱化中。

「中國對內強化集權、對外愈具攻擊性,這反映了內部焦慮和不安全感,這是整個政權過去10年轉變的重要因子」。林宗弘指出,習近平剛上台時,由於派系相對較弱,分析多評其為歷任領導人內最弱,可由此推估他有相當大的不安全感、焦慮感,於是致力於強化個人集權。

林宗弘剖析,為了弭平外在對於個人權力威脅,習近平對內治理採強硬態度,這套行為模式也擴及中國對外關係,「戰狼外交」為對外主基調,甚至發生中國外交官打人、海外警察抓人等事件,這都反映了習近平個人和中國政權的內部焦慮感、不安全感,「這個問題將持續地困擾習近平和這個政權。(編輯:邱國強)112043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172.30.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