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國經濟疲弱消費不振 民間儲蓄增加額度創新高

2023/2/17 12:26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17日電)受北京當局防疫嚴封控加上房市低迷等因素衝擊,經濟疲弱消費不振,中國今年1月民間儲蓄額增加人民幣近7兆創歷史新高,金融業者分析,由於儲蓄風險低,以致民眾理財偏好存款。

中國媒體中國新聞網今天報導,據中國央行最新披露今年1月的金融數據,當月人民幣(下同)存款增加6兆8700億元(約新台幣30兆),其中住戶存款增加6兆2000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增加7900億元。

中國央行「2022年第四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民眾瘋儲蓄,去年第4季傾向於更多儲蓄的民眾佔61.8%,創統計以來最高。

為何儲蓄規模大增?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超額儲蓄主要源於經濟大環境不景氣和疫情頻發消費不振,導致預防性儲蓄驟增。

其次是地產風險擴散後居民購房意願低迷,大筆資金回流至銀行,還有就是去年底銀行理財的贖回潮,導致民眾轉向低風險理財的意識高漲,使得資金回歸儲蓄。

長江證券研究報告指出,由流量估算,中國民眾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的超額儲蓄,2020至2022年累計規模達1兆1000億元,並說疫情所導致的預防性儲蓄可能集中於2020年。

不過就存量而論,卻發現超額儲蓄主要集中於2022年,而且規模已攀升至7兆4000億元。

至於目前民眾超額儲蓄能否回歸銀行理財,明明分析,取決於多方面因素,包括儲蓄可能流向消費和不動產投資的規模,銀行理財產品對比低風險儲蓄的優勢何在,以及銀行理財及債券市場的獲利是否更佳等。

國民儲蓄毛額扣掉國內投資毛額的差額就是當年度的「超額儲蓄」,可反映資金閒置狀況;當超額儲蓄數字愈高,代表國內資金閒置情況愈嚴重。

中國不僅今年1月民間儲蓄額增加創新高,據中國人民銀行上月底公布的數據,去年家庭存款增加17兆8000億元,較2021年大增約80%,凸顯疫後大額消費恐仍低迷。(編輯:曹宇帆/陳沛冰)112021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