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吳尊友為動態清零辯護 上海律師指不該誤導決策

2022/4/21 17:43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北京21日電)中國疾控中心首席專家吳尊友日前發文為「動態清零」造成的「誤解」辯護後,上海律師斯偉江批評文章內容無法解釋上海目前的防疫困境,並指吳尊友作為智囊,不應該誤導決策。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18日晚間在微博發文,指「動態清零」不等於封控和全員核酸檢測,只有當疫情發現較晚,或「雖然發現較早但沒能採取果斷措施及時控制住」,出現了較多的社區傳播的情況下,才會採取這樣的措施。

正被封控的斯偉江19日發文回應,批評吳尊友彷彿寫了一篇學術文章,而不是對症下藥,文章無法解釋上海目前的防疫困境。這篇文章受到許多轉發。

斯偉江說,多數人同意前兩年中國防疫成績很好,即使如此,民眾也在承受這其中付出的代價。如今,「病毒變了,防疫政策也應改變」,這並非他的個人觀點,而是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的公開表述。他相信香港是權衡利弊後選擇拒絕動態清零,而非不顧及生命。

斯偉江強調,上海一直按照先前成功的方式來防控疫情,以期達到防疫和民生經濟之間的動態平衡,上海這麼做,既為上海市民,也是為了全國經濟;這次不是防範不果斷,而是「考題太難了」。

他說,世界各國的防疫絕大多數是與時俱進的,現在多數不是「躺平」,而是科學防疫,如德國是居家隔離為主;其他國家放開,是疫苗加防重症,且大多數國家都不選擇清零政策,是基於科學。

斯偉江還質問吳尊友,按流感全世界平均致死率計算,中國每年也有好幾萬人死於流感,那麼為什麼不對流感「清零」呢?

吳尊友的文章說,根據數學模型專家初步分析,動態清零策略對當地GDP的影響,僅相當於非動態清零策略對經濟影響的一半。

斯偉江則指吳尊友「以數學模型來替代真實房生、企業家的吶喊、底層卡車司機的血淚」;他並引述復旦大學教授包剛升的話說,封城期間,政府公務員應該停發工資,「這其實也是告訴吳尊友們,封城,你們不缺一分錢,但老百姓,是一分錢也要自己流汗流血賺出來的」。

斯偉江認為科學應當講證據,上海上百人因疫情的次生災害慘死,說明了特大城市停擺之後的問題,質疑如此還要堅持清零攻策,「這還是科學嗎?」

斯偉江最後表示,「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大國防疫要轉彎,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改變也確實會有其他損失,這就是權衡利弊,「吳尊友作為智囊,要有科學精神,不要誤導決策」。如果還不看時勢,非和世界背向而行,回頭成本就越來越高。(編輯:楊昇儒)111042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