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國疫情狂飆涉27省市 專家:未來數週將受控

2022/3/15 17:35(3/16 01:5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15日電)中國近期的COVID-19病例數字狂飆,共涉及27個省市區、逾萬名本土確診,對此,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說,在動態清零方針指引下,未來數週疫情可獲明顯控制。

中國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雷正龍昨天表示,截至13日,中國這波本土疫情累計已感染1萬餘例,波及27個省區市,呈現「點多、面廣、頻率大」特徵;衛健委今天再通報,14日新增本土確診3507例。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昨晚在微博發文,解析近期出現多點聚集性疫情時表示,一是受全球、尤其是亞洲疫情高發的影響。中國自年初起報告本地聚集性的疫情明顯增加,月均病例數約是去年和前年的10倍,而境外移入病例主要來自周邊國家和地區,例如越南、韓國、緬甸、寮國、俄羅斯和香港特區等。

二是受Omicron傳染性強的影響。中國國內近期疫情報告的病例以感染Omicron為主,約占80%,而Omicron分為4個基因型,中國國內流行的主要是BA.2和BA.1.1,其中BA.1的傳播速度比Delta增加約70%,而BA.2又比BA.1傳播速度高出60%。

三是近期感染者多屬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吳尊友說,約9成民眾已接種疫苗,群眾有一定免疫力,同時Omicron致病相對較弱,相當比例的感染者沒有症狀或症狀特別輕,難以發現,為疫情防控增加困難。

吳尊友重申,「動態清零」仍是控制本次疫情的總方針,要求各地能及時發現疫情、及時阻斷傳播以及及時治療病人。

當前發現疫情的主要措施包括對入境人員隔離觀察,對涉及境外冷鏈及貨運相關人員日常監測,對密切接觸者隔離觀察,對發熱門診或疑似感冒的就診者核酸檢測,在疫情發生後展開一定規模局部人群的核酸檢測或多輪的局部全員核酸檢測。

他表示,上述措施必須實施得早、快、準,才能將疫情遏制在萌芽中。此外,阻斷傳播的措施主要包括戴口罩、保持手部衛生和社交距離等個人防護措施,在疫情發生時對局部封控限制人員流動,隔離密切接觸者或次密接接觸者等。

吳尊友強調,發現疫情、阻斷傳播、治療病人等措施綜合應用是構成「動態清零」的核心內容。「動態清零」的靈魂是及時、準確、全部乾淨地斬斷傳播鏈,不讓病毒繼續在人群中傳播擴散,將病毒消滅在疫情所在地。

他提到,中國當前面臨的疫情形勢雖然嚴峻,但相較其他受Omicron侵襲的國家或地區,中國已取得疫情防控的巨大成功。在動態清零總方針指引下,只要克服麻痺思想堅持嚴防死守不鬆懈,並落實常態化防控各項措施,中國疫情形勢在未來數週一定可獲明顯控制。(編輯:周慧盈/曹宇帆)111031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172.30.1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