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防疫轉向?中疾控專家:適時提中國式病毒共存

2022/3/2 12:52(3/2 13:2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2日電)中國對COVID-19疫情一直奉行「動態清零」策略,中國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近日撰文表示,「動態清零」不會永遠不變,中國會在合適時間,「展示中國式與病毒共存的路線圖」。

身兼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的曾光2月28日在其微博撰文,分析「動態清零」及「與病毒共存」兩種策略時作出上述表示。

曾光指出,中國和西方國家雖然採取兩種不同的防疫策略,但對Omicron病毒變異株有相同的科學共識,包括大家都認同Omicron傳播力強,感染後重症病發率及死亡率明顯下降,希望Omicron「流感化」,以及主張提高疫苗接種率。

他又指,西方國家因發現Omicron重症及死亡率明顯減少,加上社會經濟壓力,所以奉行「與病毒共存」,但中國在2020年「打響了驚天動地的武漢封城防疫保衛戰」,之後全國各地間歇發現的疫情也採取這種防疫策略,再加上中國研發多種疫苗,令「動態清零」提升為國家戰略對策。

不過,他強調,「『動態清零』是我國在特定的時期內的防疫對策,不會永遠不變。在對發病、死亡容易容忍的情況下與病毒共存,是人類的長遠目標。」

但他表示,目前不宜立即跟隨西方國家調整策略,因為人類對病毒演變未完全清楚,大約4至6個月會出現一個強大的變異株,病毒的危害性有待評估。

他又指,中國的人群自然感染率較西方國家低很多,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疫苗接種率仍不夠高,採用不同路線疫苗的作法在中國才剛起步,況且中國不像西方國家面對巨大社會經濟壓力,所以「完全沒有必要在全球疫情的高峰期打開國門,也不宜於冬末春初呼吸道傳染病傳播的季節放寬防控措施」。

他說,中國樂見西方國家「與病毒共存」探索成功, 也可借鑒其經驗和教訓,而謀定後動更符合中國的利益,「在不久的將來,定會在合適的時間點,展示中國式與病毒共存的路線圖」。(編輯:陳沛冰/周慧盈)111030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172.30.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