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組進駐恆大 分析:監督協調而非全面接管
(中央社記者吳柏緯上海5日電)恆大集團未能履行一筆2.6億美元的私募債後,官方隨即派工作組進駐。業內人士分析,官方將採「中管控」模式,讓公司管理層正常運作,工作組扮演協調監督角色,而非全面接管。
恆大3日晚間在港交所公告稱,收到一筆2.6億美元(約新台幣72億元)的私募債償還通知,「鑒於目前的流動性情況,集團不確定是否擁有充足資金繼續履行財務責任」。
在恆大公告後,廣東省政府立即約談恆大創辦人許家印,並宣布應恆大請求,同意派工作組進駐恆大,維護正常經營。
中國財經雜誌「財經」引述曾經參與地產商華夏幸福債務重組的相關人士分析,這次工作組進駐恆大後,很有可能採取「中管控」模式,讓公司管理層正常運作,工作組則擔任協調和監督角色
這名人士說明,恆大面臨嚴重的債務問題與沉重的交房任務,政府不可能讓他(恆大)的管理層袖手旁觀。「此外,要保交樓,政府也需要恆大管理層支援,畢竟蓋房子交樓,恆大自己的高管更專業。」
一位曾代理過多起房地產業類似業務的律師在報導中提到,政府工作組會出面和境內投資機構溝通,儘量避免境內債權人集中主張債務提前到期。
報導指出,政府向面臨債務危機企業派駐工作組,除了「中控管」模式外,另有兩種執行模式,分別是「強管控」,即公司資產、處理債務的決策都由政府工作組全面接管,例如海航;另一種則是「弱管控」,即政府只派少量人手,大部分工作由外部聘請的專業律師、會計師完成。
報導另外引述一名前恆大營運相關人士透露,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德勤今年下半年曾對恆大的資產負債情況進行統計,結論是「資可抵債」,不過廣東省政府仍對此存疑,已經又另指派投資銀行中金國際再次梳理恆大的資產負債情形。
除了處理債務問題,工作組入駐後面臨另一個重大任務是要「保交樓」。
報導指出,恆大雖然對外宣稱復工、復產,但在珠三角地區的部分工地仍出現人手不足、工程進展緩慢的現象,另外也有買家不滿緩交樓而要求賠償,部分地方政府對於恆大公開監管帳戶的進度表示不滿。
報導提到,今年8月起,一些地方政府已指導城投公司(地方政府投資企業),研究介入恆大項目的實質方案。工作組介入後,城投公司接手這些建案的速度可能加快。(編輯:沈朋達)110120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