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國央行:金融風險正從高位緩慢釋放

2019/11/26 17:30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26日電)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25日發布「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稱,中國金融風險已經由前幾年的快速累積逐漸轉向「高位緩釋」,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綜合陸媒報導,2020年是中國「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中國央行在報告中提出的具體措施包括: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防範金融市場異常波動風險、有序化解影子銀行風險等。

報導稱,2015年以來,中國實體經濟增速放緩,金融業累積的風險也開始顯現。企業部門尤其是國有企業的槓桿率居高不下且仍在擴張,居民槓桿率也在急速拉升。與此同時,債券違約案例增多,一些網路借貸P2P公司陸續出現問題。

中國央行披露的資料顯示,經過2018年以來的金融整治,網路借貸機構從5000家減少到1490家,境內173家虛擬貨幣交易及代幣發行融資平台,已全部無風險退出。

不過,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今年以來宏觀槓桿率又出現上升。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第3季末宏觀槓桿率為251.1%,較上季上升1.6個百分點;前3季實體經濟槓桿率分別上升了5.1、0.7和1.6個百分點,共計7.4個百分點。

根據中國央行的金融穩定報告,網路金融特別是網路借貸風險仍需關注,非法集資形勢仍然複雜。

從報告內指出未來中國央行的重點工作中,可看出未來貨幣放水有限,官方仍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且不大水漫灌。

9月末中國廣義貨幣供給(M2)增速為8.4%,略高於GDP名目增速。

報導引述中央財經大學前校長王廣謙表示,如果繼續依靠增加信貸供給促進經濟成長,可能會聚集更多的風險。目前銀行的不良資產率有上升的跡象,同時金融部門資金向實體部門傳導的管道也不是十分順暢,這些都是金融風險形成的原因。(編輯:張淑伶/林克倫)108112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