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頻放話對峙僵持 中印陷入面子之爭

2017/8/4 19:44(8/4 19:5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繆宗翰台北4日電)中國大陸24小時內6度對中印對峙發聲。學者分析,中印面臨內部民族主義高漲,陷入面子之爭。雙方恐怕得等衝突地區洞朗降雪,因氣候因素撤軍,才有台階下,也才能進行外交磋商。

這次中印對峙起因於中國大陸6月試圖在洞朗(Doklam)高原擴建道路。印度擔憂,如果道路竣工,中國將輕易切斷印度本土與印度東北部7省連接的戰略安全走廊。在印度反對下,兩國對峙。

洞朗位於大陸、印度東北部錫金省(Sikkim)與不丹的交界處,目前是北京與不丹當局的爭議地。印度支持不丹對主權的聲索。

從3日上午到今天凌晨的24小時,中國大陸6個機構及媒體對中印邊界對峙連續發表聲明。這些機構與媒體包括解放軍報、新華社、外交部、國防部、中國大陸駐印度大使館、人民日報。

專研亞太戰略情勢的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復國對中央社記者分析,中印雙方目前都面臨內部民族主義高漲,不可能對彼此示弱,因此誰也不會先撤軍。

但他指出,從中國大陸外交部發布的聲明文件來看,中方採取事實陳述,並未有激烈言詞,可見中國大陸還是希望透過外交管道解決對峙;中國大陸國防部的聲明則是展現底線,同時也對國內鷹派勢力有所交代。

延伸閱讀》中印邊境對峙 傳北京金磚峰會前解決延伸閱讀》中印對峙 印度外長:對話才是解決方案延伸閱讀》中國取消參加國際數學賽 台灣隊舉國旗進場

劉復國也提到,對中國大陸而言,預計秋季舉行的中共第19次全國代表大會迫在眉睫,為避免風險,此時不可能也不願意對外爆發軍事衝突,對峙應該不會提升到武力衝突,但由於沒有台階可下,僵持應會持續。

劉復國認為,洞朗地區9月下雪後,基於高原氣候因素,人員必須撤離,屆時雙方撤軍「才有台階下」。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也可趁9月初赴福建廈門參加金磚國家峰會時,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溝通。

此外,中、印部隊在洞朗地區對峙迄今已超過一個月,各界曾寄望印度國安顧問多瓦爾(Ajit Doval)7月27、28日在北京與習近平、中國大陸國務委員楊潔篪會面時,能討論中印部隊邊境對峙問題,找出解決方案,但最終仍無結果。

印度金德爾全球大學(OP Jindal Global University)國際事務學院助理教授劉奇峰接受中央社記者越洋電話訪問時分析,雖然印方對多瓦爾訪陸時受到的待遇有所不滿,但對這件事情的調性還是保持在可控制範圍內,未見激烈發言,可見印度政府高層內部的克制。

劉奇峰推測,印方應該會採用「拖字訣」,減少洞朗當地的駐軍數量,但是持續保持少量軍隊,視中方的下一步動作再做反應。

凡此種種顯示,中印對峙已然陷入民族主義的面子之爭,雙方不願武力衝突,卻難以提早妥協,只能讓氣候冷卻逐漸升溫的情勢。但當洞朗明年春天積雪退去、中共19大後習近平主導全局後,對峙是否重起,恐怕將是中印關係下一個關鍵觀察點。106080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