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金融時報:上海自貿區光環漸退

2014/9/3 19:49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3日電)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大陸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去年9月打著「金融自由化飛地」的名號掛牌上路,但迄今將滿一年,資本管制與利率自由化上的進步乏善可陳,人們的失望也溢於言表。

中國大陸解放日報報導,2013年9月29日至今,上海自貿區已有境外投資79項,總金額17億美元。

金融時報引述大陸顧問公司「莫尼塔投資」經濟分析師彭振威的看法指出,「我們發現自貿區將主要精力放在商品的流入流出上,…但在資金流動上,儘管他們設立許多規章制度,我們卻未看到顯著的實質進展。」

報導說,本來就不是太多人認定,上海自貿區能在金融改革取得立即突破。然而,幾乎不見具體改革,已使銀行業怨聲載道。自貿區一名針對中小企業的放款業者說,「目前為止,多數都是口惠而實不至。」

自貿區概念股的表現也看出投資熱潮正在消退。自貿區剪綵前幾天,上海外高橋保稅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的股價曾從每股人民幣14元上漲至每股64元。但2日收盤時,每股只剩28元(約新台幣136元)。

報導稱,大陸監管機構會突然敞開大門、任由外國資金自由出入的幻想始終不切實際。事實上,定於下個月啟動的「滬港通」才是大陸開放資本流通的典型做法:上海和香港的投資者能買入對方股市的股票,但買入金額與範圍嚴格受限。

滙豐銀行香港分行資深外匯策略師則認為,投資者必須了解大陸探索經濟、金融改革的模式,最初的籌備階段都會看似漫長,「然而,一旦啟動,狀況就是改變得飛快」。103090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