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灣之光

發稿時間:2011/10/29
新台灣之光
新台灣之光
作者|遠見編輯部
出版社|遠見
出版日期|2011/03/07

  在國際上表現傑出的台灣人愈來愈多,《新台灣之光-99個台灣人站上世界舞台的奮鬥故事》一書讓大家了解,台灣只佔世界千分之三的人口,面積不到世界的萬分之三,卻有這麼多的台灣人不斷地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亮,充分印證了古人所說「不要妄自菲薄」的道理,在整體國家的表現上也不例外。

  例如三十歲的江振誠已名列全球最佳五十大餐廳主廚,他二十歲即為西華飯店法式餐廳主廚,卻為了多學習,到法國當不支薪的學徒,每天早上8點鐘之前就把份內事做完,然後不停問哪裡需要幫忙,多做多學,他也懂烹飪訣竅在文化,假日都去交法國朋友與看書,以了解法國文化,一年後,他成為這家餐廳第一位支薪的亞洲人。再如林佋駨,台灣第一位未留過學卻站上歐洲歌劇院的男高音,他是阿美族人,為了練唱,他每天跑五千公尺,邊跑邊唱練體力,也練毅力。

  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如今各行各業一比之下,才發現台灣的年輕人真的了不起,站到國際比較還是一樣優秀突出。書中介紹的新台灣之光人物,都顯示「有心、肯做、不怕苦」是任何領域成功的不二法門。

  這本書在介紹完每位人物後,有個小角落,請他們講想對台灣說的話,政府官員都應該看,因為他們都講出了心聲,政府若能配合,台灣人才還不僅於此。讀者不僅可知道台灣這幾年來的成就,最主要是每個成功的人都有他成功的原因,而這個原因是可以讓現在年輕人借鏡的,閱讀這本書令人有許多驚訝和感動。

文章節錄

《新台灣之光100:99個台灣人站上世界舞台的奮鬥故事》

▎ 廣受國內外邀約 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團長 ▎

  馬彼得 讓世界聽到台灣原民孩子歌聲

文/林讓均

  「Kipahpah ima,kipahpah ima, muskunta kipahpah ima⋯⋯」純淨悠揚的歌聲從玉山腳下的羅娜國小飄向山谷,微雨的天際彷彿抹上一道虹彩。尋訪歌聲的源頭,更叫人發自內心喜悅。教室中、站在合唱台上的30幾位小朋友,一邊引吭高唱,一邊配合節奏興奮拍手,每張漾著笑意的小臉都專注望向同一個人,那是羅娜國小校長馬彼得,也是「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的團長。

引領不一樣的純淨原聲

  很難想像,學體育出身、至今還是看不太懂五線譜的馬彼得,居然有辦法帶出被暱稱為「台灣維也納」的世界級童聲合唱團。在玉山腳下久美部落長大的他,從小只聽過「中央山脈」、卻不認識鋼琴上的「中央C」,讀師專時一度羞赧到不敢碰音樂。

  16年前,時任久美國小主任的馬彼得機緣巧合被指派帶領學校的合唱團,不懂音樂的他只能土法煉鋼,讓孩子用最純樸的方式演唱。當時,久美國小參加南投縣比賽,小朋友一聽到城鎮學校的美聲唱法,居然嚇到不敢唱:「主任,我們的聲音怎麼不一樣?我們錯了,他們才是對的!」那次比賽,久美國小拿到分組冠軍,但那一幕卻讓馬彼得太震撼了,「直到現在,原民的孩子還是自信心不足。」他開始思考怎麼幫孩子們,發現最直接的方式是搭舞台讓他們從掌聲中逐步建立自信。

  「合唱可以參與的小朋友比較多,平常沒有比賽也可以出去表演!」然而,面對音樂,一開始他只有軍歌教唱的經驗。

  通常,他最常請教音樂的對象就是伴奏老師,但伴奏老師不是每週都能上山協助練唱,馬彼得就把鋼琴伴奏曲錄成MP3檔,然後在譜上標記幾分幾秒。練唱時,將筆記型電腦往桌上一放、重複播放MP3,就克難練起合唱。

  「我的合唱經過很多調整,現在是介於美聲與流行音樂間,屬於比較自然的原聲唱法!」他表示。

守規矩才能參加合唱團

  16年來,這位滿頭白髮、全身散發傳奇色彩的校長所帶領的原住民兒童合唱團曾經四度登上國家音樂廳、拿下二○○九年金曲獎評審團特別獎,也曾受邀到「世界童聲合唱節」表演,國內外邀約不斷。

  與台灣有關的國際活動,馬彼得與他的布農族小朋友也不缺席,例如二○○九年的高雄世運,而二○一○年5月11日,馬彼得也帶領小朋友們在上海世博台灣館的舞台演出。

  儘管肯定紛至沓來,但馬彼得總是對孩子說:「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所得到的肯定,都是意外的火花,高興一下子就好!」他認為,煙火再燦爛,總是要歸於平靜,但教育可以百年樹人,培養出原民精英,帶動原民社會向上流動。因此,馬彼得特別重視孩子的紀律、態度與榮譽感。對每個要參加合唱團的小朋友,馬彼得提出兩項要求,一項是要準時寫功課;一項是要準時練唱。沒達到上述要求,就算孩子有天籟之音,也會遭到撤換。對於紀律,馬彼得總是「玩真的」,但其實他是孩子的大朋友,可以談心,也可以一起做夢。

  二○○八年,東埔合唱團要錄製紀念CD,沒想到製作團隊的規格這麼高,16首歌全部錄完居然花了45天。錄到後期,孩子們紛紛累癱在台上,嚷著「校長,不要錄了!」馬彼得因此輕聲提醒「小朋友,雖然很累,但我們要一起做夢,共同完成這個夢想喔!」「而且,當初跟你們說錄音很累,你們都說沒關係,既然沒關係,那我們就沒關係到底喔!」

  東埔國小的《唱歌吧!》CD,那年終於在校長的鼓勵與吃麥當勞的「利誘」下錄完了,二○○九年還獲得台灣金曲獎評審團特別獎。

號召眾人創「原聲學校」

  但校長的大夢才正要起飛。從帶合唱團的第四年起,馬彼得就有一個心願,希望籌建原住民合唱學校,十多年來他到處宣揚理念,終於有人聽進去。原在台北建國中學任教的廖阿貫老師就是知音。二○○七年,曾參與原民服務的她屆齡退休,剛好有位學生願提供她一筆基金,阿貫於是找上馬彼得,一群人浩蕩築夢。

  二○○八年6月,「台灣原聲音樂學校」開學,招收信義鄉11所原民國小孩童,目前已有近百位學生。除了唱歌,這些假日清晨從各部落趕來羅娜國小的孩子,還要上別的課,包括原聲學校自己編纂的數學、英文與藝文教材。為了選拔二○一○年5月的世博演唱,馬彼得與原聲的師長,光是要發出35張機票給獲選上台表演的孩子就已經很頭痛。「我們把每個環節都賦予教育意義,發機票就發了近三個月,每週只發個幾張,就是要激勵孩子更努力!」身兼原聲學校校長的東埔國小校長洪春滿說。

  四年級的史譯萱就火力全開,為了拿到機票,全家都拚了。每天清晨4點出門工作的史爸爸,會交代阿嬤5點50分把譯萱姊妹喚醒,由已經拿到機票的姊姊教譯萱唱歌;晚上爸爸回家了,還得聽女兒唱一遍才准她睡覺。最後,譯萱大爆冷門、連續PK掉四個人,為自己掙得一張機票。

  「大家以為原住民天生就會唱歌,但這把孩子的努力抹煞了,這些孩子之所以唱得好,是因為他們都經過苦練!」台灣原聲教育協會理事長廖阿貫說。

這些已經展露自信的孩子,他們都相信馬彼得常說的:「天下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不想做的事!」他們的明天勢必更美好。

box

二○○九年,東埔國小《唱歌吧!》專輯獲第20屆金曲獎傳統藝術-音樂類評審團獎

二○○五年,帶領新鄉國小赴香港參加世界童聲合唱節【勵志格言】贏了固然很好,但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任何獎勵 都只是意外的火花,高興一下就好。

馬彼得-想對台灣說的話

希望政府能經營一個人才培育學校,讓具有不同潛能、專長的原民孩子,都能接受更完整、更具原民文化觀點的教育。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