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的台灣老地名

發稿時間:2014/08/30
被誤解的台灣老地名
被誤解的台灣老地名
作者|陸傳傑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2014/08/01

  對地名的詮釋,也是對一地的人文風土和歷史背景的認知。但許多地方的名字輾轉數百年,蒼海早已桑田、故人日已遠去,誰能料想現在台南名為「鯤鯓」的海埔地,原是浮於海外的幾座沙丘?「原」味十足的地名「阿里史」,背後竟隱含一段轟轟烈烈、血淚交織的平埔族群遷移史?評比各代地圖,地理變遷一目了然;史料文獻既出,文化典故逐一釐清。曾任《大地地理雜誌》的作者陸傳傑,繼《圖說台灣地名故事》之後,再度以其深厚的地圖與歷史知識,引領讀者發揮偵探精神,推理出老地名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文章節錄

《被誤解的台灣老地名:從古地圖洞悉台灣地名的前世今生》

「它」從海上來,府城老古石街的身世之謎

  近年,台南市西區海安路兩側,因集合老街古巷、小吃美食於一處,每逢假日,來至全台,乃至海外的遊客熙熙攘攘,好不熱鬧。其中神農街在文史工作者、當地民眾的共同努力之下,既保留了古雅幽深的一面,又增加了許多現代的元素,十分能抓住年輕人的口味,大概是海安路商圈中知名度最高的一條老街。

  在神農街營造成功的激勵下,海安路一帶的幾條老街也逐漸轉型,希望能複製神農街的模式,發展出新型態的古街觀光經濟。附近的信義街也是一條老街,街上具備兌悅門、集福宮等古蹟、老廟的優勢條件,現在街上居民也努力往神農街的方向邁進。

  除了古蹟、老廟等優勢條件外,信義街還有一項獨有的「秘密武器」,就是信義街的古街名「老古石街」,還有哪一條街的古名能比它更「古老」呢?我對老古石街一直十分關注,我之所以對它感興趣不在於觀光旅遊,而是「老古石」地名的形成原因,及其與散布在台南府城各處老古石的關係。

  老古石雖名之為石,其實是造礁珊瑚形成的化石,以此為建材,最普遍的地方當屬澎湖。老古石雖不是台南最主要的建材,但散布在台南府城各處的老古石數量也不在少數,如安平老街的老古石厝、台南公園燕潭西岸一長條老古石牆基、東門外牆巽方鎮靖的主體建築、老古石街兌悅門的牆基等等。說明老古石不僅和老古石街關係密切,和整個府城的關係也不同尋常。

  地方文史資料或將老古石街寫成「咾咕石街」,那兩個口其實是多此一舉,因為兌悅門內,一方道光二年(一八二二)刊刻的《修造老古石街路頭碑記》已明白的顯示老古石街不需要加那兩個口。某些文獻資料,將老古石寫成咾咕石也無關對錯,說明「老古」一詞是取其語音,而非取其語意。所以文獻除了「咾咕石街」之外還有「嘍咕石街」等寫法,都是取其語音,無關語意。

  澎湖海域造礁珊瑚發育旺盛,老古石自古是澎湖民居最常用的建材。老古石建成的房屋經久耐用,冬暖夏涼,唯一的缺點就是牆體太厚。澎湖的老古石厝現在是最有價值的人文瑰寶,曾有人推動將澎湖的老古石厝形成的聚落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遺」。

  過去澎湖不但用老古石建房,還用來建石滬,甚至蜂巢田的擋風牆,以現在的觀點看來,實在是驚人的豪奢之舉,而當年,不過是物盡其用的經濟行為。近年因生態保護概念的推廣,澎湖已完全禁止從海岸採取老古石。

  老古石街和老古石有何關係?從老古石街盡頭的兌悅門的城門及牆體看來,老古石是主要的建材之一,所以可以直觀的如此理解,因為早年老古石石街上民居等建物的主要建材之一,所以老古石街便以此為名。我對老古石在台南古城建中所扮演的腳色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

  老古石街上豎立的《修造老古石街路頭碑記》沒有說明老古石的來源,但旁還有一方近年新刻的石碑上說,老古石是古代商船從大陸返航時,作為壓艙石運到台南。這個說法表面看來似乎言之成理,仔細一想,漏洞不少。

  其一,大陸東南沿海是否有造礁珊瑚,頗有疑問。因為大陸東南沿海的平均溫度比台灣低,不利造礁珊瑚的發育。

  其二,福建沿岸花崗岩蘊藏豐富,開採成本低。老古石孔隙多,比重較低,並不是理想的壓艙石。所以返台的商船,除了運載南北貨等民生用品外,幾乎都選擇以花崗石為壓艙石,以維護航行的安全。而且花崗石是優質的建材,在台灣不愁沒有銷路。台南的古廟、老宅,花崗石無所不在。

  其三,除了花崗石,紅磚也是常見的壓艙石。紅磚在台灣的市場更大。如今在台南的老街中,到處可看到大尺寸的紅磚,都是早年從對岸運來的。

  總括以上三點,說老古石作為壓艙石,來自大陸的說法並不可靠。……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