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經歷著巨大的變遷,姚若潔小說裡許多生態易變的討論,像是神話,又全部是近在眼前的現實。《發光白鳥的洞穴》這部融合科學與心靈、理性與浪漫的動人作品,講述主角露曦,一個論文卡關失去自信的台灣學生,冥冥中被牽引到萊特島進行白鳥研究,因此讀到十九世紀自然學家李文斯敦留在島上的生活手記,裡面隱匿了一段不欲人知的洞穴探索經歷,似乎是某種超然的靈性體驗。最後當她也隨著白鳥進入到洞穴裡,是否有機會知道自然律與演化的因果,看清楚人類心靈的迷霧,然後開啟通往未來的時空之旅呢?
文章節錄
《發光白鳥的洞穴》
我現在在一艘安靜得異乎尋常的小船上,周圍是寬廣無際的海水。我的船夫馬可剛說了一個非常奇怪的故事,讓我懷疑自己是否該棄船逃走。
在上船前,其實曾有過一次改變主意的機會的。可是那時我對馬可說:「對,我確定要去島上。」
此刻小船正繼續往萊特島前進。我瞪著前方海中凸起的小島。我是否已經犯了什麼無法挽回的錯誤?
當時馬可的回答是:「好,那麼我會好好把你送到島上。」那種事情已經定案的語氣,似乎已由不得我請求他調頭迴轉。考量我的泳技不佳,如果跳船,大概只會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
眼前唯一的選擇,似乎只有登上萊特島一途了。
我按耐著想要逃走的衝動,努力讓自己的屁股不要離開椅子。
但是早上出門時,氣氛完全不是這樣的。
這是個有著金色陽光的秋日早晨,空氣清新舒爽,我穿著出野外時常穿的海藍色防水登山外套、背著慣用的小登山背包,迫不及待地離開家門。
我來到布萊頓火車站,在海鷗的喧嘩叫好中買了車票,立刻跳上第一班西向的火車。
週末晨間的火車空空蕩蕩,我大方占用一張桌子與四張座椅,翹起雙腳,一路欣賞藍天白雲下的丘陵與海岸風光,吃著迷迭香麵包、喝著保溫水壺裡的熱茶,輕鬆悠閒,昨天之前的事彷彿都是假的。真是太棒了。
加上史密斯博士的交通指引只有最精簡的文字,所以每次轉換交通工具時,都得先尋找符合描述的線索,然後在驚喜發現之中通關,像在玩一場懷舊的尋寶遊戲。
例如到了朴次茅斯港時,得從火車轉搭渡輪。下車後在月台上張望一下,便發現火車站內可以直通渡輪搭乘處,買了票後直接上船,屁股連候船處的座椅都沒機會沾到,順暢得超乎期待。
在渡輪的上層甲板吹著海風、遠眺那煎餅般扁平的韋特島時,我興奮得簡直想要高聲喊叫。當然,為了避免引起周圍乘客側目,我只在自己心中叫了幾下。
抵達韋特島東北側的萊德時,發現渡輪停靠處竟然完全建造在海上,以一條長長的鐵道與韋特島相接。一列兩節小火車跨海而來,我隨其他旅客魚貫登上火車,在藍綠色的海面上筆直前進,既和平又超現實。
進入陸地後,是小鎮與山丘交錯的風景。火車步調悠緩,每站停靠,然而不出十五分鐘便來到韋特島東南隅的桑丘。車站位於山丘頂上,下車的只有我一人。
我開心地伸展一下四肢後,開始朝下坡走。按照史密斯博士的指示,每逢拐彎便選下坡,必可達到目的地。就在開始覺得自己像彈珠台中的彈珠那樣加速下行、甚至快要蹦跳起來時,已來到海邊。
沿著海岸有一條行人專用的海濱大道,平坦開闊,在近午時分的陽光下顯得明亮耀眼。一座長長的遊樂碼頭往海中直指而去,白色方形建築上掛著以霓虹燈寫成的「桑丘碼頭」字樣,不過現在燈光沒有開啟。
放眼四周空無一人,只聽見海浪規律拍岸,彷彿午睡之人的鼻息。
我走在海濱大道上,像是走入某種愉快的夢境。
幾隻海鷗從頭上飛掠,響亮地叫了幾聲。
我忽然想起:此行其實是有個目標的。竟差點忘了。
我是來看「海鴿」的——這種鳥據說只生活在萊特島,過去一直被認為是海鷗的一種,要到十九世紀初,才由一位英國自然學家喬瑟夫‧李文斯敦正確歸類為鴿子一族。
為什麼鴿子家族的成員會長得這麼像海鷗,這可是演化生物學上的好題材,卻一直乏人研究。事實上,在網路上連張海鴿的照片都找不到。也不知是什麼機緣,我卻在來英的第一年便得知這種鳥的存在,最近甚至有了直接研究牠們的可能。
儘管現在連自己還能不能做研究都不知道。但至少我想要親眼看到海鴿。
我想要親眼看到海鴿。
這個念頭在此時變得如此明確清晰,像是一覺醒來後唯一記得的夢境片段——又或者是睡去後,唯一帶進夢裡的現實?我也搞不太清楚。
然而或許就是這個念頭,決定了後面所有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