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幸福百事

發稿時間:2011/05/21
台灣幸福百事
台灣幸福百事
作者|陳柔縉
出版社|究竟
出版日期|2011/03/29

  很多人會記得自己生命中的許多第一次,但沒注意過我們的國家─台灣,它在風雨飄搖中成長茁壯,也有許多可貴的第一次。出身記者的專欄作家陳柔縉,非常努力尋找台灣人生活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第一次事件,再彙整最特殊的一百件事情串成《台灣幸福百事》一書,讓讀者知道台灣有趣的生活歷史。

  例如,台灣在1874年有第一次西式婚禮,1896年第一次撞球比賽,1897年第一次有幼稚園,1912年第一部汽車輸入台灣,1935年首次選舉投票並開始有電視,1957年第一部電腦比房間還大,所以用牛車拉運,1973年的信用卡與1977年的連鎖便利商店,都是現在人們不知道的台灣第一次,也可能勾起許多人的童年回憶。

  作者在媒體職場生涯中,一直關注台灣歷史,陸陸續續發現這些有趣的生活事件第一次,記錄下來六十個題目,激發她寫書的動機,在書中詳述發現的過程,另有四十個題目是她努力去挖掘的收穫,例如現在流行的健康寶寶爬行比賽與寫真照,1930年第一次舉辦;最早的行動咖啡車1931年出現在台中。

  生活物品隨著流行過去而容易散佚,不易找到資料,作者針對發掘到的台灣各種生活事件第一次,都花很多時間考據,讓讀者從小見大,了解台灣從千年不變的農村社會邁入現代社會的歷程,書名用「幸福」點出台灣,讓大家更珍惜台灣,讀完書中一百個第一次的故事,你也可以再挖掘下去,參與記錄台灣的生活文化史。

文章節錄

《台灣幸福百事:你想不到的第一次》

1898第一批電話號碼出來囉!

  現在台灣家戶或公司機關,電話都為八碼,更早以前有五碼,時光再往前推,日本時代有四碼、三碼和兩碼,甚至,最初電話號碼出現時,還有一碼的情況。台灣的電話號碼可說是從一號開始。

  一八九八年九月,台北一些官方機構集中設置了電話,這一批共三十個單位三十個門號,搶得頭香「一番」(一號)的是台北縣廳。日治初期,西部台灣的行政區域僅分成三縣,台北縣包括今天的台北、基隆,新竹、苗栗和宜蘭的一部分也歸屬台北縣。當時台北城牆尚未拆除,台北縣的辦公廳就設在城內,今天重慶南路、開封街、漢口街和館前路之間。第一批有電話號碼的機構也多在城內,部分在城外的,其實也都挨著城牆。

  民間電話則晚兩年開通,一九○○年六月,報紙上陸續有大會社大商店刊登「電話開通」廣告,煞似一件很驕傲的進步。有一家旅館晚了幾步,一個月後,還會在廣告特別表明「電話架設中」,唯恐落伍,遭人取笑似的。

1906第一位頭彩得主誕生

  一百多年前,台灣就有公賣合法的彩券,還是東亞最早發行官營彩券的地方。

  現在叫樂透彩,當年叫彩票,也具備公益性質,彩票收入必須用於慈善、衛生與廟宇維護等事務。不過,彩票是先由批發權人轉銷給零售商,再賣到一般民眾手裡,而總督府把彩票批發權給了十七個台灣儒紳要人和八個日本商人,限定銷售的區域,保障利益,中信集團辜濂松的祖父辜顯榮就是其中一位,和現在銷售權直接給殘障弱勢者,完全不同。

  彩票的模樣,期期顏色不同,一到五期依序是淡紅色、藍紫色、白色、綠色和澄色。彩票的號碼,阿拉伯數字和漢文數字並載,彩票兩側還有L.B.(Lottery Bureau)的英文字樣。

一九○六年九月二十二日,第一張彩券開始賣出,兩個多月後,十二月十五日,「三萬七千二百五十一番,頭彩」喊出後,史上第一位頭彩五萬圓得主同時誕生。跟現在一樣,大家拚命猜來猜去,找來找去,只能猜測應該是住在日本的日本人。

  其實,在日本的日本人依法不能購買台灣彩券,仍然熱賣過海去。等第三次開獎,頭彩得主又是住日本的大阪商人,不過,他的夥計幫忙保管,中途卻擅自轉賣給廣島的親戚,大阪商人於是向檢察官舉發,到最後,彩票的高額獎金變成不法所得。

  問題就這樣不斷冒出來,全台依然如醉如癡。就在眾人伸長脖子,盼望第四、五期開獎時,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人在東京,突然於一九○七年三月二十日宣布中止彩票發行。

  彩票熱剎那間冷縮,五月的第五期開獎顯得有點安靜,但是,這一次的頭彩終於很明確獎落台灣人,頭彩號碼「一萬七千八百六十七」,嘉義開出。

1911豆漿店曇花一現

  日本人來台灣,乳牛業後腳也跟來,頗為繁榮,清晨六點左右,小巷道可見送牛奶人在穿梭。台灣第一個醫學博士杜聰明,二十幾歲時,看一位日本教授清晨只喝一杯牛奶和一杯咖啡,一輩子也如此早餐。

  到了一九一○年代初期,一股豆漿風起來挑戰牛奶。報紙提到的五家豆漿店中,只有「滋元豆乳場」是台灣人開的。各家之間,豆漿風味各異其趣;延壽軒加了花生粉,有特殊香味,而滋元則加了糖。從報紙讀起來,前者類似米漿,後者正是現在的甜豆漿。

  滋元的老闆叫歐陽光輝,家住艋舺土治後街(西昌街、長沙街一帶),其父歐陽長庚是當地富裕商人。當時的豆漿店顯然與今天從店面賣出不同,而跟乳牛業較相似;歐陽光輝的豆漿製造廠設在下坎庄(康定路、大理街這邊),像牛奶商那樣,每天配送豆漿到訂戶家裡,還一大早六點和午後三點各送一次。

  歐陽光輝鄭重其事,曾經把豆漿送去總督府研究所檢驗,並刊登廣告,公開結果,強調豆漿的營養分不比牛奶遜色,風味則有過之,價格更是便宜。

  確實,當時豆漿一合(一百八十毫升)賣三到四錢,牛奶則要八錢,便宜許多。但是隔年春天,豆漿廠商仍倒了一大半,據說是豆漿營養終不敵牛奶。豆漿再次捲土重來,佔據台灣人清晨的餐桌,已經是戰後的事了。

1914啟用撒水車,比東京還早

  現在台灣的城市鄉鎮,道路多被柏油覆蓋,可能很難想像,一百多年前、九十年前沒有柏油路,黃塵飛揚,曝露街頭是多麼辛苦。新竹苗栗那邊多風,更有「砂石擊面傷眼」之憂。

  最初,都雇人來拉簡單拖車,載水撒水。一九○六年,有個叫川邊嘉三郎的日本人倡議改用馬車替代人力。共商之後,五月開始,台北城內每月每戶徵收二十五錢,以兩匹馬拉著水槽在街上撒水。

  到了一九一四年,台北向英國買來先進的撒水車,這種車包含車頭和水箱兩大部分,模樣有點像火車頭,確實也如蒸汽火車,要燒煤來驅動。由於有汲水功能,一天可以汲四、五次水,一天可撒水面積近兩萬坪,幾乎是一整個二二八公園的範圍,遠遠超過人力的效能。

  台北人對買進英國撒水車顯得很自豪,因為東京和大阪都還沒有這樣的文明事物,一些台北的風景明信片,會刻意讓撒水車入畫。

1927第一家結婚介紹所

台灣的第一家結婚介紹所,跟天母有關係,非常奇妙。

  故事要從中治稔郎此人說起。這個日本人在一九○○年代已來台灣,擔任郵便局的小公務員,到二○年代,最高職位到台南郵便局和台北郵便局的庶務課長而已,但他擅寫和歌,報上常見作品,算得上文人雅士,跟台電社長高木友枝這類高層人士有往來關係。

  一九二五年春天,中治稔郎就在永樂町二丁目五十二番地(迪化街一段附近)租房子,自創「天母教」,既不屬西方基督或天主教會,也非台灣或日本的傳統教派。中治教主的做法很特別,既去福建湄洲迎回媽祖,去福州請來城隍爺,也迎請台北寺廟奉祀的關帝爺,再加上日本的天照大神,統統都拜,說是要促進台日融合。信徒真的也慢慢多起來,天天有人來奉茶敬拜。有教,就有奇蹟,很快天母教也傳出媽祖顯靈附身的奇事。

  天母教之後遷教會到元園町二五三番地,舊址即今天的成都路110號,已經快到淡水河邊。中治稔郎有感於在台日本人的結婚率很低,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三日,就在這裡組織「御柱會」,開辦結婚介紹所,希望透過結婚來促進台日融合。開辦五、六天下來,發現求婚者,女多於男,男四成,女六成;男多再婚,女多未婚;有台灣人,也有日本人;來自台北,也有從新竹和高雄來的。那時媒人很多,但官方許可立案的婚姻介紹所,天母教御柱會可是台灣史上第一家。

  過了幾年,中治想蓋「天母教大本殿」,台北盆地看一看,據稱感應到神的指引,來到士林街三角埔。據戰前天母教出版的《天母溫泉由來記》,一九三二年十月底的一個清晨四點,中治率眾入山,依神的夢示,找到五處,石頭挖開,縷褸白氣吐出,湧出溫泉,他們用圍籬圈起來,稱之天母溫泉的五個神社,並跟官方申請許可開發。中治又在天母溫泉區興築湯寮,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四日對外開放營業,「天母溫泉」正式成為台北的溫泉新名所。隔年,天母溫泉又自營「天母巴士」,專跑士林火車站到溫泉旅館。

  天母的地名由來,許多人第一個反應都會想起「聽無」的趣譚,說是美國人問路,農夫用台語答「聽無」,音近而命名「天母」。實際上,是先有台北市內的天母教,教主又到此地建天母教大本殿和天母溫泉旅館,又跑天母巴士,才有天母這個地名。可以這麼說,天母地名和台灣第一家結婚介紹所一樣,都是天母教的產物。

  關於天母地名由來,歷來眾說有點出入。像士林區公所官網指出,天母地名源於「重田榮治」來開設天母教,雖非正確,訛傳卻有跡可循。重田榮治是老牌布商,曾開設台灣第一家百貨公司「菊元」,也擔任過台灣豐田汽車會社的社長,經濟實力雄厚,天母溫泉旅館的土地歸他所有,附近有他的別墅,也有養雞場,可能因此造成誤傳,但天母溫泉終非他發現與開設,天母教更與他無關。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