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無用

發稿時間:2024/05/17
故鄉無用
故鄉無用
作者|馬尼尼為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出版日期|2024/05/02

馬尼尼為首部長篇,台北文學年金作品。

馬尼尼為以自傳體小說手法寫移民馬來西亞的家族。她寫賣咖啡養活一家十四口兒女的外公,寫撿垃圾的阿姨、寫那些來台念大學返鄉後沒有發達的年輕人。

寫迷信、病怪、無用的故鄉人們還有勞苦一生單純良善的母親。馬尼尼為說這些人跟她一樣,都是「無用」的,又說:「只有我對這些人有興趣,對這些事有興趣。」

對抗他人定義的無用,這些安靜活著的人對馬尼尼為而言才是真實的人、有故事的人。

內容節錄

《故鄉無用》

夢是醒來就會忘記的

  我有三個故鄉。我真正的故鄉在拉美士。從我九歲搬家後再也沒回去過。在夢中我回去過一次。
  我媽媽用一台像是腳踏車、又像越野車的載我,完全感受不到她很吃力行進,是很快速的,我坐在很高很高的位置,一覽腳下的風景,那時覺得媽你好厲害開車技術這麽好,接著她順顺地穿過一個火車道,我叫了出來!媽你帶我去拉美士!心想奇怪拉美士有這麽近嗎?天吶那是我闊別三十年以上的故鄉,車子是飛速輕盈的前進的,我看到地面上是淺淺的清澈的水,有好多一間一間像皇宮的房子,新的,什麽時候蓋了這樣的房子。我要下來!我媽媽必需用她全身的力氣把那台車子撐住、固定住,我小心的四肢並用爬了下來……

  大概到這裡就醒了……因為這個夢過於奇特以致我醒來馬上回想一次並講述這個夢,兒子問,為什麼你都會作夢?怎樣才會作夢?

  他接著說,我覺得你作的不是夢,夢是醒來就會忘記的。

            .

  我是一個很晚才開始寫作的人。比同輩晚了十年。但寫作後,我不會再羨慕任何人、任何職業。雖然我知道這種生活強烈的不穩定,但一直被我抛諸腦後。就算想了又能怎樣呢。回想我的人生,在社會主觀價值下,可能沒有一件事做對,沒有一件事做好。

  很久以前不知從哪裡聽過,「媽媽」或是「家族」這個主題是一個作家一生必寫的。就算沒聽過這句話,我也會寫。很早的時候,我就寫了「我媽媽」,隱藏在《沒有大路》,或是其它散落其它文集的的散文裡。她和我的台灣貓一樣,是我此生寫不完的題目。「媽媽」就是一個人一生也寫不完的題材。

  我以為就這樣夠了。我甚至以為,作家是找不到題材,才去寫「回憶」。我以為我的題材已經夠寫了,不必去回溯那些。要不是得了這個獎,必需寫出來、寫完。我是沒有足夠的動力去寫的。或者是,我不想和別的作家一樣,去寫自己的故鄉,或是一些有故鄉特色的東西。

  如果沒有這個獎的動力,書中的內容遲早應該也會寫出來的,只是不會是這樣的規模。那篇試寫的稿子我早就寫了,原本就叫《故鄉無用》,我投過國藝會的創作補助完全沒有被青睞。我當時的想法也是如果有補助,才繼續寫下去。於是就這樣放著,等到不知道哪一天哪篇貼文有位教授在底下留言,說可以去投十二月截止的台北文學獎,沒有國籍限制。我當時做的,就是把這份稿拿出來換了個口吻寫,可能是真的奏效了,好運氣的得到肯定。如果沒有這種種偶然,就不會有這個樣貌的書。

               .

  《故鄉無用》是我寫作十年,第一次覺得自己是作家的書。說來也不怕丟臉,它是我第一本只寫了十分之一就有出版社要的書,也是第一次出版社主動找我的書,雖然我得過不少補助案,也都是有案在身所以去完成的方式,幾乎是繪本居多、或是那本收容所書,這是生平第一次體會了「有人付了足夠多的錢讓你放心寫」的「作家」感受。

  寫作「故鄉」時期,是我此生最美好的生活。第一次感覺自己真的享受了「作家」這件事。可以完全不用有罪惡感去寫這種對社會沒有用的東西。這樣光明正大的過這種每天寫作的生活。那陣子我史無前例的胖了兩公斤,到現在沒有瘦回來。書出版後我打算真的要回復身形。那美好的生活並沒有持續到半年或一年,因為我很快就寫完了(當然後來也花時間做了些調整),但是那種持續固定寫作的節奏,要沒有獎助的前提,要在生活中自己自發實踐是很困難的,並不是自我紀律的問題,而是價值觀的動搖。

  「故鄉」的所有內容,本來就在我記憶裡了。自從寫作後,我偷了很多親戚的故事。其中一個故事,我聽當事者講過三次。每一次可以聽到新的細節。其中阿嬌姨和四姨是最多故事的。那些吸引我的故事。這幾年,我就已經偷偷累積了這些故事。也偷了很多親朋好友的句子。在台灣久了,回去聽他們的用字特別敏感,會暗自偷記下來。比如,我三姨說,誰誰「血很薄」;阿嬌姨叫我媽媽「用兩個拐杖走路」;椰子園主人指他的狗說「如果你晚上來牠會把你殺掉」。我喜歡聽他們的用字。他們不知道我會偷拿來用。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