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分析:美祭關稅抗中 地緣競爭綠能轉型難兩全

2024/5/11 14:34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紐約10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擬大幅調高來自中國的清潔能源產品關稅。美媒指應對氣候變遷,理想情況下應是世界與美國借助居全球綠能翹楚的中國加速能源轉型,無奈地緣競爭讓情況治絲益棼。

綜合華爾街日報、CNBC新聞網等美國財經媒體披露,拜登政府準備14日宣布提高關稅,打擊來自中國的關鍵礦產、太陽能產品、電池、半導體、醫療用品如注射針筒、口罩等,對中國電動車的關稅很可能將從25%提高到約100%。

知情人士透露,在修訂所謂的「301條款關稅」時,拜登政府將矛頭對準美方認為具戰略競爭和國家安全領域的產業。

美國大選年兩黨主要總統參選者競相對中國展現強硬。川普此前在競選造勢時聲稱,重返白宮後考慮對一切中國銷美商品徵收60%以上的關稅。CNBC直言,川、拜二人顯都已拋棄曾居華府主流的自由貿易共識,當年這促成中國於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華爾街日報認為,禁止最實惠的電動車進入美國市場將對拜登政府另一施政目標帶來壓力:削減碳排以緩解氣候變遷衝擊。美國正投入數以千億計美元發展自家的清潔能源產業,顯然想在不靠全球清潔能源製造業領頭羊的中國來實現目標。

紐約時報一篇分析指出,中國目前在太陽能板、風力渦輪機、電池以及電動車與電動巴士居全球主導地位,大部分用於清潔能源技術的礦物亦由中國加工。中企似也找出應對西方貿易壁壘方法,包括走繞道第三國再銷往美國的間接路線,規避對直接來自中國商品徵收關稅。

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PI)負責中國氣候中心的專家李碩表示,當前在低碳製造業與中國競爭是一場必敗之戰,「很難看出美國如何能及時建立出一套完整的太陽能供應鏈來應對氣候變遷,也看不出美國製造的太陽能產品在價格上具競爭力。這不是美國應選擇的一場戰鬥,也不是美國所能打贏」。

新的大國競爭為美國帶來兩難。本國工廠缺乏外部競爭會讓價格居高不下並拖慢清潔能源轉型,但過度依賴競爭對手國家的工廠又會引發國安隱憂,且可能危及美國的工業和就業機會。

除貿易外,北京和華府在許多議題都存在歧見,包括台灣、俄烏戰爭等,最重要的民主價值上更是南轅北轍。

哈佛甘迺迪學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主責地緣政治能源計畫的歐蘇利文(Meghan O'Sullivan)說:「若在沒有地緣政治的世界裡,中國向世界輸出從太陽能板到關鍵礦物等一系列廉價且充足的潔能產品,將使所有人受益,因這可加速全球的能源轉型。」

「但現實世界是,從美國到印度等一些國家基於安全考量不想過度依賴中國,而重複打造太陽能和關鍵礦產供應鏈疊床架屋,從而拖累能源轉型並使成本更高。」

彭博(Blommberg News)一篇分析指出,拜登想在展示對中強硬以保護美國就業的同時,又不造成重大經濟影響進而破壞美中在雙邊關係之間尋求平衡。除清潔能源產品外,上月他已宣示對中國的鋼、鋁徵收25%的關稅。

但分析稱這基本上沒有意義,因為中國的電動汽車、太陽能板和電池並不依賴美國市場,鋼、鋁對美國的出口量也很少,不太能達到抑制中國的效果。(譯者:陳亦偉)113051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美擬對中電動車加關稅 學者分析2原因「毫不意外」
172.30.1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