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吃鍋常見迷思 貝類殼開不代表煮熟小心食安風險

2023/12/27 14:37(12/28 10:1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氣溫降低,熱騰騰火鍋是不少人心頭好,食藥署27日提醒民眾謹記洗淨、加熱、不生食的預防食物中毒小撇步。中央社記者沈佩瑤攝 112年12月27日
氣溫降低,熱騰騰火鍋是不少人心頭好,食藥署27日提醒民眾謹記洗淨、加熱、不生食的預防食物中毒小撇步。中央社記者沈佩瑤攝 112年12月27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27日電)台灣人愛吃火鍋,天冷更是旺季,食藥署今天提醒吃鍋常見迷思,烹煮蛤蜊或牡蠣等貝類時,殼開不代表就熟了,要多煮5到10秒才安全,還有鹽水洗海鮮無法殺菌,反釀食物中毒危機。

氣溫降低,熱騰騰火鍋是不少人心頭好,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林金富今天在例行記者會中提醒,謹記洗淨、加熱、不生食的預防食物中毒小撇步。

林金富指出,火鍋的湯頭豐富多元,食材更有肉品、海鮮、豆製品、蔬果等千百種火鍋料,一旦食材品質不佳或未徹底加熱,過去經驗,發生食品中毒案件。

吃鍋盛行,長榮大學食品安全衛生與檢驗學士學位學程副教授許淑真破解常見迷思,首先是一定要「煮沸」再加食材或喝湯,若一次放很多食材,容易導致食材不熟,建議民眾可將肉片切薄、食材切小塊一點再放入。

牡蠣或蛤蜊等貝類海鮮要煮多久是陷阱題,許淑真指出,很多人以為「殼開就熟了」即可撈起來吃,但正確做法應再多加熱至少多煮5到10秒,才能避免食品中毒風險。

還有一大迷思是用「鹽水」沖洗可殺菌,海產常見的腸炎弧菌喜歡鹹的環境,用鹽水反而投其所好,達不到殺菌效果,至於淡水類水產品則可能藏有腸桿菌類微生物、大腸桿菌、沙門氏菌

沙門氏菌小百科

  • 傳染方式:
    食入被動物或人類糞便污染的水或食物,少數散發病例為接觸寵物而感染,有一些群突發與被污染的生菜或水果有關。
  • 症狀:
    常見急性腸胃炎,在感染後約6-48小時會有噁心、嘔吐及下痢等,伴隨發燒及腹部絞痛等症狀,通常發燒72小時內會好轉。
    嬰兒、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低下者症狀通常較嚴重,易因菌血症引發其他嚴重併發症。
  • 預防方式:
    保持食品清潔
    生食熟食要分開
    食物要完全煮熟(尤其是雞蛋與家禽肉類)
    食物保存在安全的溫度
    使用安全的飲用水與食品
看更多
關閉
等,建議烹煮溫度超過攝氏65度到70度以上。

根據食藥署網站指出,腸炎弧菌存在於溫暖的沿海地區,在適宜的生長環境下(攝氏30到37度)繁殖速度很快,可在12到18分鐘內繁殖1倍。目前腸炎弧菌造成的食品中毒發生率在台灣排名第一,主要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痛、水樣腹瀉、頭痛、發燒、發冷。

此外,許淑真強調,要留意食材儲存條件,冷藏食品應存放於攝氏0至7度、冷凍食品應存放於負18度以下,並掌握先進先出原則;食材調理前解凍方式建議置於冷藏庫或以微波爐解凍、密封包裝後以流水解凍,並仔細清洗食材,蔬果清洗乾淨後再分切。

許淑真表示,部分民眾會有放冷凍不會壞的迷思,以微生物的危害來說,冷凍仍會有壞掉的一天,包裝食品在良好冷凍條件下,以保存期限為主,散裝食品較難推定,不知道前端經歷哪些食品變動,建議選購優良廠商,並儘速食用完畢。(編輯:陳政偉)1121227

食藥署27日提醒,天冷民眾吃鍋除了肉片切薄、食材切小塊,烹煮蛤蜊或牡蠣等貝類時,殼開不代表就熟了,要多煮5到10秒才安全。中央社記者陳婕翎攝 112年12月27日
食藥署27日提醒,天冷民眾吃鍋除了肉片切薄、食材切小塊,烹煮蛤蜊或牡蠣等貝類時,殼開不代表就熟了,要多煮5到10秒才安全。中央社記者陳婕翎攝 112年12月27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