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碳費徵收擬設2.5萬噸免費額度 工總:符合公平競爭

2024/1/3 20:45(1/3 21:2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圖庫)
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圖庫)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劉千綾台北3日電)環境部今天說明碳費計算公式,擬給予排碳大戶每年2.5萬噸二氧化碳免費額度。經濟部表示,持續與業者環團交流,蒐集各界意見,盼兼顧減碳與產業競爭力。工總表示,此計算方式符合公平競爭原則,並關切碳費費率制定方向。

環境部今天召開「碳費徵收子法推動進度交流座談會」,首度公開碳費收費計算公式,針對直接或

經濟部表示,非常重視推動淨零轉型過程的社會溝通,也持續與NGO及產業界進行政策交流與意見回饋。

另因碳費徵收規劃草案剛完成不久,經濟部表示,將持續與相關業者、公協會座談討論,蒐集各界對國內碳定價機制可能造成碳洩漏,或對其產業造成不公平競爭情形,再將業界意見反映給環境部參考,希望修法能夠兼顧減碳與產業競爭力,符合國家最大利益及淨零目標。

工總表示,此計算方式讓「產業起跑點一樣」,超過的部分才須繳交碳費,避免造成同業不公平競爭。舉例來說,若同產業別中有一家碳排2.49萬噸免徵碳費,不過碳排2.51萬噸者必須徵收碳費,碳排放量雖差距不大,但碳費成本卻會造成天壤之別。

工總指出,高能源密集產業皆會面臨公平競爭問題,對於碳排大戶而言,2.5萬噸碳排量算是小數字,影響並不大,但在台灣尚未將所有廠商納入碳費徵收的情況下,政府需要考慮產業公平性。

工總強調,目前產業界最關切的仍是減量目標、優惠費率如何制定,由於業者達成減量目標經核定後,可適用優惠費率,也可促進廠商自主減碳。

工總進一步指出,台灣將於2025年開徵碳費,屆時若對進口產品無相關規定,國內產業將面臨國外進口產品不公平競爭。以水泥產業為例,目前自國外進口水泥占比25%,國內自產水泥則有75%,如果進口水泥因無碳定價成本壓力,恐將擠壓國內業者,進而衝擊生產規模與就業機會。(編輯:潘羿菁)113010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172.30.1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