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工總:逾7成企業肯定課徵碳費 47%稱每噸百元最合理

2021/11/19 18:23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19日電)全球已逾130國宣示淨零轉型目標,工總今天公布調查,國內逾7成企業肯定課徵碳費具實質減碳效果;不過,費率訂定則意見分歧,47%認為每噸新台幣100元最合理。工總呼籲政府廣納產業意見,建立完善的碳定價制度,減少產業衝擊。

為深入了解產業對碳中和議題的觀點及建議,工總針對會員代表及所屬公會,並協同其他工商團體與產業公會,在10月26日至11月15日進行問卷調查,共回收372份有效問卷,調查對象包括15大類型產業類別,涵蓋6大高耗能產業,並在今天透過新聞稿發表調查結果。

根據調查結果,受訪產業對於碳中和議題高度關注,59%知道政府承諾將於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但仍有約4成受訪產業並不瞭解。

另外,高達88%的填答企業同意「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將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納入;但填答者強調,淨零排放應是國家整體目標,需要政府整體政策與完善的法規架構,從能源結構配比、政府公共治理、產業低碳轉型以及民眾日常生活共同推動,而非僅從耗能產業減排單一面向著手。

針對碳定價議題,73%的填答企業肯定課徵「碳費」具有實質減碳效果;有47%的填答企業認為,碳費為每噸100元最為合理。不過,工總表示,碳費費率訂定業者意見分歧,政府未來在碳費訂定需更加審慎,應納入更多產業意見,建立完善的碳定價制度,減少對於產業營運的衝擊。

此外,多數製造業認為「碳交易」才是產業降低碳排的最佳方式,並可搭配總量管制推動。

關於碳費問題,工總指出,業者建議政府碳費訂定多參考其他已開發國家所訂的碳費,不應以單一國家做比較;同時應針對產業別訂定詳細計算公式,採浮動式計價推動,分階段調整,並有更多類似抵換專案的計畫。

工總說,政府目前關於碳中和/淨零排放等進程緩慢,且碳費先行、針對電力業及290家排碳大戶先行開徵等方針,皆與產業想法存有相當程度落差;有關國內碳費、碳交易等制度建立,政府應加緊腳步推動,並大規模徵詢產業看法。

工總並表示,「能源問題」是產業最關切問題,且是解決碳中和的最重要途徑;國內排碳係數過高主要為能源結構所造成,受訪產業有高達83%比例認為政府應從能源結構著手,推動潔淨能源及儲能設施;另有81%認為政府應協助產業盤點碳足跡與綠色製程,從潔淨能源與綠色製程2大方向相輔相成,減少碳排放。(編輯:楊蘭軒)11011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