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新加坡青年投身出版繁體書 盼牽起星台港文學交流

2022/12/24 19:25(12/25 19:4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新加坡青年汪來昇(左)與夥伴們一同創立「新文潮出版社」,主要出版繁體書,盼牽起星、台、港之間的文學交流。中央社記者侯姿瑩新加坡攝 111年12月24日
新加坡青年汪來昇(左)與夥伴們一同創立「新文潮出版社」,主要出版繁體書,盼牽起星、台、港之間的文學交流。中央社記者侯姿瑩新加坡攝 111年12月24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侯姿瑩新加坡24日專電)雖然新加坡華文主要使用簡體字,不過這裡有一群中文系畢業的星國青年,因對文學的熱愛而投身出版業,特別的是,他們主要出版繁體書,盼牽起星、台、港之間的文化交流。

30多歲的汪來昇與夥伴們自2012年創立新文潮文學社,直到2020年正式註冊「新文潮出版社」,以出版繁體中文書籍為主。

談及出版繁體書籍的緣由,新文潮出版社總編輯汪來昇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他跟團隊夥伴們都是中文系畢業,早期接觸文學,「大部分的文學養分都是從台灣、香港來的」,出版繁體書是自然而然。

同時也希望藉此將新加坡文學推廣到台灣、香港,汪來昇指出,新加坡自21世紀以來,文學輸出及在華語圈的影響力不及70、80年代時期,「我覺得我們要進行比較主動的雙向交流」。

雖然新加坡華文多使用簡體字,但汪來昇表示,他們主要針對25至45歲的讀者群,對這些目標族群來說,閱讀繁體字不是大問題。

以新文潮出版社近期出版的暢銷書「我獅城,我街道」為例,他說,對新加坡25至45歲的華文讀者而言,只要內容夠接地氣、能引起共鳴,「簡、繁都不是問題」。

「我獅城,我街道」是受到「我香港,我街道」、「我台北,我街道」啟發而產生的作品,透過新加坡3個世代、26位作家以散文及詩,刻畫獅城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汪來昇觀察,當地不缺以英文記錄新加坡的作品,但似乎還沒看到以文學角度挖掘新加坡歷史並集結成書的華文作品,想藉這個機會以華文敘事、訴說新加坡的街道故事,「讓新加坡、港、台這三座島嶼城市,重新找到文學、文化與人文的互通性與連結」。

「新加坡的故事都埋得很深」,他透露,在徵稿過程中,也對自己生長的土地有更多認識。

他舉例,新加坡市中心的讚美廣場旁邊有個小門,雖然走過無數次,但從未停下腳步閱讀解說牌的說明,直到最近才知道,原來以前常有人把棄嬰丟在那座位於教堂旁邊的小門,交由修女領養。這讓他深深感到,「新加坡還有太多故事可以繼續挖掘」。

除了出版文學作品,汪來昇與其他3個夥伴們共同經營的「海風書屋」也在去年開幕營運,原本的線上書店轉為實體經營。

對於選在疫情期間開書店的原因,汪來昇表示,疫情發生後有太多負面新聞,所以希望可以做些正面、積極的事情。他與夥伴們就決定勇於追求夢想,陸續辭掉各自原本的工作,全心投入文創事業。

汪來昇強調,出版才是主要業務,必須有資源來維持書店空間,讓作者、讀者及文化工作者能聚集在這樣的開放空間。因此,在新文潮出版社同一層樓,劃出一個空間做為海風書屋。

展望2023年,經營團隊成員之一的洪均榮表示,翻譯將是重點之一,包括將新加坡英文作品翻譯成華文,在港、台發行,同時也會跨足文創商品。

洪均榮與汪來昇預計1月造訪台灣,希望與台灣夥伴洽談文創內容、品牌合作的可能性。

他們也會帶著「我獅城,我街道」登台,透過多場分享會與台灣讀者交流並介紹新加坡的人文地圖。(編輯:陳惠珍)111122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