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藝術家扮演「代夢人」 策展為馬祖列島作夢

2021/12/17 18:02(12/17 18:1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台北17日電)馬祖北竿島上有代代相傳的「祈夢」習俗,人們可以夜宿廟中,請求神明賜夢指點迷津。策展人謝宇婷將其習俗延伸為展覽「如果島嶼會作夢」,讓藝術家為馬祖列島作夢。

在「祈夢」習俗中,當信眾在廟裡無法入眠,也會有「代夢人」代為作夢,協助接收神明指示。台北當代藝術館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在謝宇婷策劃展覽中,5名來自法國、台灣等地的藝術家扮演「代夢人」,透過個人身體或採集當地居民記憶的創作方式,來感知馬祖島嶼。

5名參與藝術家包含王煜松、許生翰、黃祥昀、澎葉生(Yannick DAUBY)和艾瑪.杜松(Emma DUSONG)。他們都不是馬祖人,過去也未曾造訪過馬祖,透過親自到訪馬祖展開現地製作,傳遞、解讀馬祖的地方觀點。

透過5組作品,觀者如隨展場進入由本島、外島、本國、外國視野共築的馬祖夢境,巡遊馬祖角落。例如王煜松以東莒燈塔的歷史,以藍曬圖為媒材,創作「在燈塔的日子」,彷彿化身燈塔守護者,捕捉時間和空間的記憶。

來自法國的澎葉生和杜松都選擇以錄像作品呈現馬祖,澎葉生以作品「在馬祖,她一無所聞。她聽聞一切。」收錄馬祖居民的日常訪談與島上的環境音;杜松則拍攝3名馬祖島民依序清唱歌謠的身影,當影像中的島民闔眼沉睡時,則播放杜松在法國地中海岸的歌聲,和馬祖的海相互呼應。

「如果島嶼會作夢」特展即日起至明年2月20日於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展出。(編輯:陳政偉)110121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3